CN EN
首页   /   校友   /   校友动态   /   正文

分享

清华美院雕塑系2名校友、1名在读研究生荣获“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提名奖
2021.10.25

2021年10月24日,“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2021年度作品展公布获奖名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21届硕士毕业生刘烽、张玉明,2021级硕士生张嘉伟经过专家评审,荣获“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提名奖。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和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作品展于10月24日在山西省大同市雕塑博物馆开幕,展期至11月28日。曾竹韶奖学金自2008年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14届,本奖学金自2011年移师大同以来,也已有10个年头。本届大展中央美术学院与大同市人民政府牵手前行,联合主办单位再次开启战略合作的十年征程。

2021年度“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作品展共有来自全国21所美术学院的131位同学参展。其中院推作品共计100件(组),其中自荐作品的31件。自荐作品共投稿141件,组委会于2021年7月26日至28日邀请了21位评委对自荐作品进行了网络评审,最终从141件作品作品中评选出31件作品入围。本次作品展共设置曾竹韶奖5名,提名奖20名。

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奖作品

《乌夜啼》《虞美人》 刘烽

《乌夜啼》宣纸、墨水、电机、不锈钢等160cm×160cm×230cm机械装置2021

作品阐释:黑如悬镜,水印白痕。风起而落,对影余音。

作品通过上方鱼梆的摆动,配合下方水面波纹,加之光影映射,用虚体影子,碰撞实体水面,将视觉与听觉相连,以通感还原钟声概念。钟声啼,心生悠远意境,仿佛把人带回古刹。现场无钟,留音更显真切。

《虞美人》 宣纸、射灯   300cm×300cm×220cm   光影装置   2021

作品阐释:宣纸造物,以光绘影。虚实相依,锦鲤附身。

作品灵感来源于凝结古人希冀与美好愿望的传统砖雕与画像砖的图案纹样。转接当代,选取了锦鲤附身主题,寓意好运降临。作品参考年画与釉里鱼盘锦鲤形象。黑白间材料具体落于宣纸之上,与自然光影配合,借射灯在悬挂的空白画幅上映射出女性人体的黑影轮廓。以影子绘画,虚实间留有画味,借场域的搭建,观者穿行其中,营造画境氛围。

《自然的运行》    张玉明

《自然的运行1》 200x110x90cm

/蜡,有机玻璃/   2021

《自然的运行2》 2021

115x145x110cm/蜡,有机玻璃,钨丝灯

作品阐释:

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大自然无意义无目的性的运转与对我们来说有意义的生命和文明之间的对比。自然的运行就其本身的物质性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意义地运行于河流之上、湖泊之上,亦运行于有意义的生命和文明之上。

比如全球变暖和新冠疫情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看,或许是是自然的物质性和人类文明的思想性之间的对比下意义存在与否的问题。

所以作品中采用了人像和自然环境的视觉元素,蜡烛的火和电灯的光在某方面也象征着人类的文明和智慧,作品当中人像的来源是经过AI算法自动生成的人像,来自于人类个体但又不是真正存在的人类个体,以此来呈现两种自然重叠的状态——人类努力想要模仿与创造的自然和在宇宙间无目的性运转的冰冷的自然,这是长久以来人类发展和自然法则之间必然存在的矛盾。

张嘉伟 《炑》600cm×200cm×200cm

香樟木、铁金属   2021

作品阐释:

选取木材料和钢铁材料进行创作,木质在火焰下逐渐燃烧殆尽,与此同时钢铁熔融再生,不断重复的动作会同时改变两种材料的性质,在此消彼长之间完成制作行为。使铁材料和木材料完成交融和对话,消失和再造。

图、文:雕塑系 本科毕业生

张嘉伟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