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校友   /   校友动态   /   正文

分享

"我本自由——刘绍荟从艺六十周年艺术展"在清华艺博开幕
2019.03.25

2019年3月20日下午,“我本自由——刘绍荟从艺六十周年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刘绍荟从艺六十周年的整体呈现,共展出现代重彩、水墨、白描等作品120余幅,全面展现了刘绍荟的艺术成就,展现了他热爱生命,追求返璞归真、追求大美和永恒,追求自由和自我超越的艺术精神。

开幕式现场

展览分为 “白描万象”“民间魔幻”“雨林胆魂”“石头能量”“文明变体”“方外之道”“动画电影”七个板块,展现了刘绍荟创作历程七个不同的追求方向,呈现了刘绍荟多元化的艺术探索。本展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桂林创立文化共同协办。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5月5日。

鲁晓波院长致辞

20190325liushaohui12.jpg

黄丽茹副校长致辞

20190325liushaohui11.jpg

 陈毅刚副主席致辞答谢词

20190325liushaohui10.jpg

刘巨德教授致辞

20190325liushaohui09.jpg

刘绍荟先生致答谢词

20190325liushaohui16.jpg

徐里书记致辞

20190325liushaohui04.jpg

邹欣副馆长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是刘绍荟先生从艺60年的整体呈现。刘绍荟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求学,一直秉承着“大美术“的理念。早期艺术创作虽然更多的是从实用美术角度出发,但作品体现了当年全能型的艺术培养模式。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像刘先生这样的老学长,秉承初心,精耕细作,为学院的发展标注了新的路标和可能性。感谢刘绍荟先生为母校带来的精彩作品,这些作品以及传达的艺术精神将激励我们后学不断地追求艺术理想,攀登艺术高峰,为学院续写新的辉煌。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说,从本次展览中艺术题材的演变,可以看出他作为艺术家永远创新、自由的一种精神。艺术博物馆的重要责任是梳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术渊源和历史。通过优秀的个案研究,对学院的从建立之初至今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刘先生秉承了这个学院创立之初强调大美术的概念。从艺60年,刘绍荟始终坚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前辈艺术家的现代艺术之梦和装饰艺术思想,无论重彩画、壁画,亦或书籍设计、插画、动画,均有骄人的成就,这个展览的意义深远。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黄丽茹说,刘绍荟先生是云南画派的重要创始人,学术成就斐然,为云南、广西以及现代重彩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美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也是我们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荣耀。刘老在桂从教数十年,为艺术教育奉献了终身。他是桂师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建设者、先行者,他在我校积极引进现代重彩教学,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与西方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发挥了线与色的优势,呈现了新的绘画样式,培养出了一大批在业界脱颖而出的青年美术教师和优秀艺术人才。

广西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陈毅刚在致辞中说,回顾刘绍荟先生从艺60年的生涯,他从1985年到广西,至今已有30多年,可以说他的艺术生涯大多数时间是在广西耕耘,在广西奉献。在这里,他除了持之以恒进行艺术探索,还以其宽厚的、大度的胸怀和在艺术界的影响力,对艺术朋友、艺术同道、提携新人、组织策划展览活动,为地方美术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本次展览顾问、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表示,刘绍荟在学习、继承中央工艺美院的艺术思想上是我的榜样,他像我们学院的老一辈艺术家一样,长有设计艺术和纯艺术两只翅膀,他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者型艺术家。这次画展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作为学术邀请展呈现给母校的,不仅显示了他个人的艺术才华和胆识,更象征着他的母校——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文化精神和学术思想。他的展览在这里、在我心里都是格外的不凡。

艺术家刘绍荟先生致答谢词,他说,自从1960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踏入艺术的大门,从艺的道路已经走过了60年。回顾这60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即北京求艺、云南创艺、桂林终艺。他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广西区美协、桂林市文联、桂林市美协、桂林市中国画院等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更感谢妻子杨以静的陪伴和牺牲,才成就了自己今天的艺术成果。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宣布展览开幕,他说,刘绍荟先生的展览此次在清华的展出非常之重要。他在云南与丁绍光、蒋铁峰等几位同志创立云南画派,为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刘绍荟的作品秉承着中央工艺美院、清华美院的传统,即张仃、庞薰琹、吴冠中等先生当年倡导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的作品都源于生活,充满时代特色、时代气息和时代景象。刘绍荟先生的作品是多学科、多画种的融合与中西文化的互鉴包容。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与创造。

苏丹副馆长向刘绍荟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仪式上,刘绍荟先生将此次展览展出的白描作品《热带雨林》长卷和重彩作品《生命之痕》捐赠给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邹欣主持。

开幕式嘉宾合影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举行了“我本自由——刘绍荟从艺六十周年艺术展”学术研讨会,24位艺术家、理论家参加会议并展开热烈讨论。

学术研讨会现场

刘绍荟,号园泽,1940年8月29日生于四川省綦江,湖南长沙人。1960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当时以张仃、张光宇、庞薰琹、郑可、祝大年、吴冠中、袁运甫等老一辈艺术家组成的雄厚师资,确立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大美术”观念,这对刘绍荟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贝叶之花》 1980

白板纸,钢笔 78 cm × 39 cm

《我的西双版纳》 1981/2007

宣纸、水墨、丙烯 200cm × 200cm

从艺六十年,刘绍荟始终坚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前辈艺术家的现代艺术之梦和装饰艺术思想,无论重彩画、壁画,亦或书籍设计、插画、动画,均有骄人的成就。他早期的艺术创作虽多从实用美术出发,但其作品充分体现出当年全能型的艺术培养模式,探寻他的艺术根脉和道路,可以看到学院所倡导的装饰之道的博大、光明和永恒。

《傣寨之夜》 1983

宣纸、水墨、水粉 100cm × 100cm

《灯趣》 1984

普通纸、水粉 30cm × 79cm

刘绍荟先生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至云南工作。在云南的二十多年,他坚持研究中国民间装饰绘画传统和西方现代艺术,探索中西结合的艺术道路,与蒋铁峰等同道创立了现代重彩这一新的艺术样式,在中国现代重彩艺术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生之戏》 1989

宣纸、水墨、丙烯 100cm × 100cm

《我的敦煌》 1995/2007

宣纸、水墨、丙烯 200cm × 200cm

1987年,刘绍荟先生调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在从艺从教生涯中,他高举“艺术兴学”的旗帜,为桂林师专培养了上千学子。他为学尊师重教,用渊博的学识引导学生走入艺术之门,以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受用终身的艺术知识和人生智慧,成为艺德师德、为人为学的楷模。

《青铜系列1》 2014

宣纸、水墨、丙烯 100cm × 100cm

《永恒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老子、孔子)》 2016

宣纸、水墨、丙烯 145cm × 180cm

刘绍荟打破现代艺术、民间艺术、重彩艺术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壁垒,传承张仃、庞薰琹、吴冠中等艺术大师综合大美术的现代理念,进一步拓宽了张仃先生提出的“毕加索+城隍庙”创作模式,从敦煌到现代重彩,从民间传说到动画电影,从传统笔墨到雨林胆魂,从文明对话到艺术抽象……刘绍荟在国境西南走出一条直面传统艺术的现代之路,为生命而艺术,为自由而表达。展览虽是个案,但是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来看极具代表性。

图、文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