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分享

​贾京生教授担任2022“海宁家纺杯”中国国际家纺创意设计大赛新闻发言人
2022.08.05

2022年7月30日至8月1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贾京生教授应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之邀,担任“海宁·家纺杯”2022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新闻发言人。

2022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家纺创意画稿组评委

2022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整体软装设计组评委

贾京生教授接受杨兆华会长颁发本大赛新闻发言人证书 

“海宁·家纺杯”2022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线下初评现场

“海宁·家纺杯”2022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线下初评现场

“海宁·家纺杯”2022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线上复评现场

本届画稿组参赛作品共1840件套,于7月30日采用线下与线上全天评审的形式;软装组参赛作品共524件套,于8月1日采用线上全天评审的形式。全部评审工作,在浙江省海宁市公证处全程公证下圆满结束。家纺创意画稿组与整体软装设计组最终分别诞生: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评审团奖5名、优秀奖20名、入围奖若干。

大赛新闻发言人贾京生教授在展板上签名

大赛新闻发言人贾京生教授,接受《家纺时代》记者徐晶鑫、朱美静的采访

大赛期间,作为本届大赛新闻发言人贾京生教授,接受了《家纺时代》记者徐晶鑫、朱美静的专访。大赛新闻发言人贾京生教授说道,回顾“海宁家纺杯”创意设计大赛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二十年磨一剑”。二十年来,大赛经历了启动设计、激活设计、深化设计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到质的转变、提升与飞跃。

二十年来,作为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影响力的行业赛事,“海宁家纺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了中国家纺行业的发展进程,提升了中国家纺设计师创新水平,增强了中国家纺企业的原创意识,搭建了企业院校联动共进的平台。

二十年来,“海宁家纺杯”创意设计大赛肩负多重使命,承载着期盼与美好,带领中国家纺设计行业砥砺前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时代精神,提升中国家纺原创的设计水平,塑造中国家纺设计的品牌形象,推出中国家纺设计的优秀人才。

二十年,风华正茂。今年大赛主题“东方·潮”寓意深刻,“东方”相对西方来说既是空间地域概念,也是一个东方的文化概念、设计概念与审美概念;“潮”意指自然之潮、文化之潮、审美之潮。“东方·潮”主题的提出,旨在以东方文化美学为核心,强调家用纺织品设计在融合东方文化与世界潮流的基础上,创新家纺文化的世界潮流,引领家纺设计的世界潮流,把控家纺美学的世界潮流。

金、银、铜奖作品的最终评议阶段

“海宁家纺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是2003年创办的国内第一个家纺设计类比赛,一年一届,目前已举办了20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为更好的满足行业需求,2016年大赛增设“整体软装设计组”赛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是逐年上升,并受到越来越多的软装设计师和设计工作室的关注和参与,为进一步推动“大家居”“大家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贾京生教授在大赛评比会现场

本届大赛组委会的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监事长杨兆华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易为评审委员会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贾京生为新闻发言人。

大赛家纺创意画稿组评审委员会委员有(按姓氏字母排列):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纺织产品艺术设计系副主任鲍礼媛,浙江省羽绒行业协会执行会长 、北天鹅创始人陈招贤,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创意总监、高级首席设计师罗玉娇,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时装艺术学院院长、 西安曲梅时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陕西省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服装家纺分会会长曲梅,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阎维远,上海铭岩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时尚品牌设计专家、流行趋势研究专家严明,中共海宁市许村镇党委书记朱利江。大赛整体软装设计组评审委员会委员有: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副教授陈大公,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刘畅,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助理、纤维与空间创新中心主任田顺,海宁金永和家纺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惠标,“美㤫(de)物理研究所”创始人和主理人、清大华心(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亚男

贾京生教授在大赛评比会现场

本次大赛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设计师分会、海宁市许村镇人民政府承办;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海宁市许村镇时尚产业新生代联合会协办。支持单位有中国版权协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图、文: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