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绍光《埃及艺术》
丁绍光曾谈到,艺术需要创新和想象力,绝不能拘泥于形式,更不能僵化和千人一面。这样的反思,从他年少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高中时期,当时明明有实力就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丁绍光,却没有报考这所中国美术最高学府,并放弃了浙江美术学院的报送,毫不迟疑地选择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大学时期的丁绍光
而让丁绍光做出这个决定很重要一个原因,便是张光宇的存在。
在《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里,丁绍光回忆道:“他(张光宇)那种人物造型,太好了,不是照片,不是写实......” 这位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国被低估和忽视的艺术大师之一,张光宇一向视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的研究,并且大胆吸取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融会之后转而呈现新的构思。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不是呆板的,都是有故事,有灵魂的。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负责整体设计)配图

张光宇为《大闹天宫》所绘手稿
“张光宇教我兼收并蓄,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学。”这样的教导贯穿了丁绍光的艺术生涯,他迷恋所有的现代艺术家,他还认为绘制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敦煌壁画、麦积山艺术的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匠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带偏见的纯粹的爱,才使他把这些画的所有细节连同灵魂一起全面消化吸收,变成了自身的东西。《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中,收录了丁绍光100多幅重彩画。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负责整体设计)丁绍光作品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负责整体设计)丁绍光作品
在他的画中,你能够看到各类文明的艺术并没有断裂:岩洞画、壁画、敦煌画、国画、表现主义、印象派、抽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线条、透视、点彩……以及宗教、哲学、科学融合在一起。曾经充满了矛盾和隔阂的各种分支,当它们战胜冲突,进行合作的时候,竟然可以如此和谐!

丁绍光《丰收季节》
打开《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享受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负责整体设计)

丁绍光《巴厘公主》
在吸收学习各国文化艺术的同时,丁绍光尤其强调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的美术史上更多地记载下来的是文人画家, 而那些在昏暗的石窟中默默奉献一生, 创造出轰动世界的艺术宝藏的一大批艺术家却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敦煌壁画、云冈石窟、秦始皇陵都没有留下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名字,但真正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献给艺术的,就是这些创造秦始皇陵、麦积山的所谓的工匠。“所以我讲中华民族文化,我们不能只说书法、文人画,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支撑,这里面一些符号性的东西,一拿出来外国就是没有的。”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负责整体设计) 配图 敦煌壁画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负责整体设计) 配图 麦积山石窟壁画
丁绍光去过莫高窟,在莫高窟的日子里,他没有做过一张临摹,只是沉醉,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忘却了外界的混乱和喧嚣,沉醉于古代的文明。”
敦煌也成为了他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精神矿脉。—— 溶在血管中,淌在画纸上。

丁绍光 《红莲花》
麦积山石窟壁画的线条更是深深震撼了丁绍光。几十天,他像一根钉子锲在麦积山石壁上,对着菩萨一个劲地画,不过不是用笔在纸上画,而是用食指在空中画。“如果是让他把画出来的线落在纸面上,这线是可以力透纸背的。”后来这种“铁线描”,在他日后画作中,对解决人物造型,强调画家非常个性化的情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丁绍光《乐园》
《母性》里,丁绍光借鉴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图案,选用了耕耘渔猎纹饰 ,使作品在现代风格中又融入了古代艺术,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气势。

丁绍光《母性》
“艺术家有着一条民族文化之根,这条根将终生连着你,永远抹不去的感情。”丁绍光这样说道。我们有多少人真能摸摸我们祖国遗产文化的深厚,从彩陶、青铜器直到明代工艺品的造型与图案的惊人处,曾轰动到如何程度!

丁绍光 《宁静时刻》

丁绍光 《皮影》

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对他的影响很大,他今天的艺术状态,就从那时开始的。从很严肃的、追求一种很深刻的、有情节的、主题性的绘画,走到另外一个方向。从一种很繁复的社会阶级斗争的环境,进入到人性最单纯的环境里,从社会走向自然。

丁绍光为西双版纳国际美术展创作白描
大学时候,丁绍光就深切地明白好的创作,是没办法从“临摹”中得到的。必须去学,去看,去将自己全部身心交付出去,获得感受。
大四的时候,他本选择黄河作为自己的毕业创作,但走近黄河时,他却看到天灾人祸带来的惨象,黄河浓稠得如同泥土,像是淌在母亲脸上的一行泪,无奈失望而归。
而这个时候,主张“世界上那么多悲哀和痛苦,我们应该把世界弄得更好一点”的画家黄永玉从西双版纳写生回来,他向丁绍光讲述了西双版纳的故事,并鼓励他去西双版纳收集素材。这趟旅行彻底改变了丁绍光的艺术生涯。

丁绍光白描作品
在《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丁绍光详细回顾了西双版纳的那段经历:他在森林里走来走去,整个半个月一笔也不画。近看、远看,对眼前色彩相同无异,但形态不一的阔叶树、寄生藤、互生根、地衣、苔藓从中星星点点的兰花、树枝丫上摇曳多姿的金石斛、看着、想着.......后来,每一棵树,每一株植物,在他的世界里,都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满面沧桑的老人,有憨态可掬的顽童,有春光明媚的少男少女......“西双版纳的每一棵树都长着眼睛。”
当丁绍光将在西双版纳绘制的第一批白描带回学校时,张光宇兴奋地拥抱了这位弟子。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负责整体设计)配图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负责整体设计)配图
西双版纳也成为了丁绍光的第二故乡和精神家园。西双版纳的风景,居住在那里的人,千姿百态的民族舞蹈和风俗习惯 ,后来都成为了他画中的故事。那一根根精致的线,是从大青树生长在半空中的青根上延伸出来的,是从细雨似的月光里流淌出来的,那些线交织着,将西双版纳的美和野性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也将中国的美带入了世界。

丁绍光 《神秘的西双版纳》

丁绍光 《摇篮曲》
他的艺术以来自26种文明的种种古老异术为灵感来源,将对美,对自然,对和谐的思考贯穿始终。融合东西方和古今色彩为一炉,华丽繁复,带给人完全的美的享受。从此,在全球艺术大花园中,东方的静寂被打破。

丁绍光 《女猎手》
自1986-96年,丁绍光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400次,作品收藏遍及五十个国家及地区。1993-95年,他连续三年被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
丁绍光的绘画艺术,生在中国本土,花开异国他乡,这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艺术发生的神话与奇迹。

1993年联合国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人权之光》限量出版画纪念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即使在今天,提到这个名字,很多美国人依然记得他所创造的辉煌。

他们本可以在西方掀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中,留下中国人浓墨重彩的技艺。但是,一直以来,他们却被严重忽视了。

丁绍光 《花》
在这本书里,看的不仅是丁绍光的故事,更是张光宇、吴大羽、张仃、黄永玉、庞薰琹那群人的故事,是那些被遗忘的故事,是那个伟大的艺术时代的故事。那个时代,张光宇是和梅兰芳齐名的人物。“兼收并蓄,全世界好的东西都应该学。”“不要把中华文化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要全面学习。”
张光宇的那些教导,深刻的影响了丁绍光的一生,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应有属于他的一笔—— “一个虽然死了却依然潜移默化影响着后人的张光宇”,中国画中风行的装饰味的风格,受到愈来愈多喜爱,也印证了这样一个说法 :你或许应该超过他,但你无法绕过他。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负责整体设计)
(来源于:摘编自:艺非凡 公众号 文章标题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