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4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人一行到访德国吉森大学语言文学与文化学院,就学术交流与学生学者交换进行会谈。吉森大学英语系主任马格努斯·胡博(Magnus Huber)、跨文化传播与管理教席的教授罗勋、研究人员雅娜·弗里德(Janna Friedel)、王禹航等相关代表,以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院长周庆安、副教授吴璟薇出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线上出席。
马格努斯·胡博首先对新闻与传播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这次会谈代表着吉森大学首次在人文社科领域与中国高校展开深度合作。他期待将该项目打造成德中两国学术交往的良好典范,以学促信,增进学科优势互补和人员相通相知。
周庆安表示,清华大学具有悠久的人文社科传统,新闻与传播学院在逾二十年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人才积淀,与吉森大学携手将有助于深化对欧传播、跨文化传播、文化研究等热点学术议题的展开。未来,新闻学院将发挥好牵头作用,持续推动双方的学术互访、联合研究和会议联办。
马赛对艺科融合的育人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他表示,近年来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具有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希望积极参与到与吉森大学的共建当中,联手促进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地成为国家形象的塑造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艺科融合的引领者、创新人才的培养者。
随后,吉森大学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正式进行合作会谈并达成意向。
胡钰在总结中说道,面对当前世界发展环境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急遽变化,鼓励两国学者充分认知外部世界、加强学术沟通互鉴尤为重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的心态、前沿的视野、创新的方法,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学术发展的新未来。
6月13日下午,周庆安、吴璟薇还分别就《如何报道冲突和危机:中国媒体的和平话语建构与危机用语》《技术的追问: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新闻业》,与吉森大学师生进行讲座研讨。
吉森大学成立于1607年,位于德国中部的黑森州,是德国知名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和教育科学、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颇具优势,包括X射线发现者威廉·伦琴、热辐射理论贡献者威廉·伦恩、“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等六位诺贝尔奖得主学习或任教于此。
(文: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