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分享

“清美”沙龙丨物质丰裕时代的幸福心理学
2024.12.02

2024年11月29日,应“清美”沙龙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孙晓敏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103教室,面向清华大学师生,聚焦于“幸福感”主题,并结合当下社会“快节奏”的背景,全面探讨了物质丰裕时代下人们的幸福感问题。

孙晓敏首先指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时间贫困,即人们普遍感到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够用。时间贫困不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可能导致高血压等健康问题,还可能增加抑郁的风险。而且,这一现象不仅困扰着成人,也让儿童更容易形成消极的思维模式。

由此,孙晓敏提出:“缓解时间贫困,正是当代人提升幸福感的关键所在。”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时间贫困比物质贫困更为普遍且影响更大。

随后,孙晓敏就“如何正确看待时间,提升幸福感”给出了以下策略:

一、树立“时间意识”。要认识到时间的有限性、不可储存性和不可重复性,学会合理安排和精打细算时间,同时关注那些能够赋予生活意义和价值的事物。她强调:“从生命的视角来看,时间并不是金钱,而是生命本身不断流逝的瞬间。”

二、实现合理的时间管理。早期的时间管理策略往往过于注重效率,却忽略了意义这一重要维度。孙晓敏指出,我们需要以自身的长远目标为中心进行考量,不仅要考虑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更要评估它对我们产生的长期影响。

三、管理工作强度,确保适当休息。这一建议从时间使用的“强度”角度出发,提倡设置工间微休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她强调了午睡的重要性,建议午睡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此外,她还指出同时处理多个任务通常会增加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因此倡导专注于单一任务,以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四、注重自我关爱与仪式感。她建议设定每周自我关爱时间,并以自己的策略为例,如每周一上午为自己订购一束鲜花,将每周五定为火锅之夜,以此提升生活的意义感和幸福感。

五、理解个人时间偏好类型和情绪变化,以优化日程安排。她建议分析个人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偏好,从而判断是更适合早晨还是下午进行高难度和分析性工作。同时,她强调了碎片化时间的有效管理,提倡利用这些时间完成小任务或进行思考,以提高时间使用效率。

六、避免“时间污染”。在面对干扰时保持专注,自我调整,确保一天的工作或学习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孙晓敏表示,她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能够帮助大家审视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调整存在的问题,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清美沙龙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主办,美术学院分工会承办,旨在促进教师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已形成多学科学术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增强了师生凝聚力,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面向未来,凝聚共识,推动创新,坚持奋进的切实举措。


资料提供 | 美术学院分工会

图文 | 王孜璐

图文编辑 | 陈洁

审核 | 王晓昕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