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烟淬墨裁云意
书卷浸成岁岁香
陈博贤
“2011年,我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开启了在清华园的学习生活。经历了本科、硕士,如今攻读博士学位。
清华园的水土、风物和人文浸润了我青春的岁月,老师们的栽培和指导浇灌了我的艺术与灵魂。
在清美求学的每一天,我都觉得草长莺飞、山河烂漫。”
陈博贤 绘画系21级博士
2024年度 蒋南翔奖学金获得者

《神州毓秀》
233cm×233cm
绢本设色
2024年
(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北京展区)
我是天地丹青客
亦是山河画中人
导师陈辉教授教导他:
“唯有热爱与兴趣,方可抵御岁月的漫长;唯有好奇与想象,方可探求艺术表达情感的奥秘。”

《青韵山川》
80cm×120cm
综合材料
2023年
陈博贤对此深信不疑。
对绘画的热爱让他觉得岁月并不漫长。
因为追求艺术的理想早已成为他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
正在攻读博士的陈博贤,始终保持学分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学院老一辈艺术家们的艺术实践给他带来了启迪。

《山水的相位》
134cm×65.5cm×5
纸本水墨
2020年
陈博贤的创作之路始于中国画学科的山水与花鸟画。
在贴靠中国艺术传统主轴的同时,汲取学院文脉的给养、吸纳古今中西的文化优长、探索多变的绘画技法,不断精进自身对自然的感知能力和对创作的把握能力。
他深信“变则通,通则变,变则新”的艺术理念。
将“变中求通、通中求变”作为自己的实践创新方法。
在校期间,陈博贤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等重要展览,举办两次个人画展,成果入选清华大学学生原创作品支持计划。

《桃源胜境》
200cm×230cm
综合材料
2024年

《逍遥游》
100cm×100cm
纸本水墨
2023年
陈博贤希望自己的作品最终能够成为他所生活的时代的背影。
他说,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们更迅捷地抵达目的地,但美好的风景却往往在途中相遇。
艺术的特质恰恰弥补了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对生活的挑战,让人们审视何为生命最重要的价值。
不能忘记,双手的温度是当下重塑艺术新形态的重要基础。
心灵与技术的合一是艺术最朴素的 意义。

《同游》
41.5cm×68cm
纸本水墨
2023年

《碧影倩荷》
50cm×5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24年

《橘子》
23cm×34cm
纸本设色
2021年

《黄瓜》
24cm×36.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我画下春天
也被春天画下
“在思想政治领域,我们是‘最后一公里的传灯者’;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我们是他们‘心灵的园艺师’;在突发事件中,我们是平安校园的守护者。”
这是陈博贤对近期辅导员工作的形象比喻。

“艺术家应常怀服务社会的心。”
这句话时常出现在陈博贤的脑海中,也为他的“双肩挑”工作赋予了更多动力。
他担任辅导员已近9年。
曾任清华美院团委书记,期间荣获清华大学林枫辅导员奖、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诸多荣誉。
在多年的工作中,兼具学生与辅导员双重身份的陈博贤深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沟通的关键桥梁,更是学生青春成长路上的见证人。

在育人与自我成长的进程中,陈博贤学会担当。
他通过 “双肩挑” 实现了“两促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繁杂工作不仅未阻碍专业发展,反而转化为创作的不竭动力。
2023 年,陈博贤的事迹被收录进《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 70 周年纪念画册》。
陈博贤作品

《天街月色》
189cm×111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游山不知年》
160cm×200cm
绢本设色
2019年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天涯》
216cm×135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彼岸》
67.5cm×60cm
绢本设色
2020年

《水穷云起》
69cm×138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昨日重现》
138cm×69cm
纸本水墨
2020年

《日出东方》
233cm×233cm
综合材料
2024年

《高山图》
138cm×69cm
纸本水墨
2020年

《百合》
26cm×5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风物》
26cm×5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红萝卜》
26cm×5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花篮》
67.5cm×44.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资料提供 | 研工组
策划 | 陈洁
统筹 | 孙佳鸣 朱滢
文案、视频 | 孙佳鸣 黄子轩
作品图片 | 陈博贤
图文编辑 | 陈洁 罗雪辉 夏之薇
审核 | 王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