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上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在学院B212教室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从个人风格到品牌表达:Sebastian的设计融合之道》的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德国新锐工业设计师Sebastian Herkner与德国百年陶瓷品牌全球设计总监Robert Suk作为主讲嘉宾,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尹航老师主持。讲座吸引了众多校内师生以及陶瓷产业相关人士前来参加,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尹航主持讲座
Sebastian 分享了其在设计领域的丰富经历与深刻见解,涵盖设计理念、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他强调了材料创新和功能性开发在设计中的重要性,结合自身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在品牌调性与个人设计语言之间找到平衡点。

Sebastian分享其在设计领域的丰富经历与深刻见解
德国百年陶瓷品牌Rosenthal的全球设计总监Robert Suk也出席了讲座,并分享了品牌如何通过与设计师的合作,在传承百年工艺的同时,不断注入新的设计活力。Robert特别提到了与Sebastian的合作经历,并鼓励年轻设计师勇于尝试,在艺术与市场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方向。

Robert Suk分享品牌如何通过与设计师的合作,在传承百年工艺的同时,不断注入新的设计活力
Sebastian Herkner的讲座首先聚焦于设计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他提到,在过去,一个家庭可能仅拥有沙发、书籍等少量必需品,而如今,我们却生活在一个被海量物品包围的环境中,人均拥有的物品数量远超以往。这种变化不仅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消费观念。而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与产品、材料及资源的消费模式息息相关。他以博物馆为例,指出人们在那里展示的往往是具有特殊价值或独特意义的物品,这些物品因其独特性而备受珍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购买的许多物品却缺乏这种独特性,往往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需求或冲动。因此,Sebastian强调,设计师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创造出更具价值、更有意义的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此外,Sebastian还强调了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频繁更换产品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设计师应致力于创造更加耐用、可持续的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设计师不仅是产品的创造者,更是连接消费者与产品的桥梁,需要承担更多责任,确保设计不仅美观、实用,还要符合道德和伦理标准。他强调,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的环保性以及产品的使用寿命,努力创造既美观又环保的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Sebastian 的设计理念是创造出“珍宝”般的作品,而非短暂消费的商品。他分享了自己在设计中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并与当地工匠合作,确保每一件作品的可持续性。他希望通过设计,唤起人们重新审视消费行为,选择那些具有长久价值的产品。
Sebastian提到,设计的灵感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无论是自然界的形状,还是不同文化的传统工艺。他在潜水时对水下世界的观察,以及在旅行中对各地文化的体验,都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充分运用所有感官来感知世界,而不仅仅依赖视觉。他特别强调,气味、触感等感官体验同样在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记录和思考这些生活中的细节,设计师能够将灵感融入作品,为其注入独特的内涵。
在问答环节中,Sebastian 和Robert都表示,AI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生成创意和优化设计流程,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设计师的角色。设计师的创造力、情感表达和对材料的理解是AI无法替代的。他们认为,AI可以成为设计师的助手,帮助完成一些重复性工作,但最终的设计决策仍然需要设计师的直觉和经验。他们鼓励设计师们拥抱新技术,但同时保持对设计本质的思考。
在讲座的最后,Sebastian 为在校的设计专业学生们分享了他作为一名设计师的职业发展经验。他提到,设计师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他强调了设计师的“耐心”和“坚持”,并用自己的经历举例说明:他的许多设计作品从概念到最终上市,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因此,设计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和合作伙伴。此外,他还鼓励年轻设计师多参加展览,建立人脉,并通过不断展示自己的作品来获得机会。

合影
在本次讲座中,Sebastian Herkner和Robert Suk以他们对设计的深刻见解与独特视角,为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思考空间,加深了大家对设计领域的理解。Sebastian的讲座以其幽默风趣的讲话风格吸引了全场观众,现场气氛轻松活跃,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在最后的提问环节,观众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整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大家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享受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图文提供 | 陶瓷艺术系
图文编辑 | 陈洁
审核 | 王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