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分享

文学与雕塑梦幻联动,李象群创作的鲁迅塑像《野草》揭幕
2025.04.03

3月26日,值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四十周年之际,一场融合文学与艺术的春日盛会如期展开,“为中国精神造型”——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新塑像揭幕暨“大师花园”作家塑像创作计划启动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象群向该馆捐赠了其精心创作的鲁迅像《野草》。

鲁迅像《野草》揭幕

在庄重的揭幕仪式中,李象群教授与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陈建功,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兼秘书长周令飞共同为鲁迅新塑像揭幕。这尊以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命名的雕塑,暗喻鲁迅文字中"看似柔弱实则充满批判力量"的特质。作品通过长衫褶皱的肌理刻画,深邃的眼神塑造,以及手势的细节处理,艺术化再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气质。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南门A座门前,有一尊熊秉明先生制作的鲁迅头像,这尊雕塑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重要标志。为庆祝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李象群特意制作并捐赠了第二座鲁迅塑像《野草》。

鲁迅新塑像矗立于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南门。雕塑基座融入了带刺的野草造型,将散文诗集中“地火在地下运行”的隐喻转化为具象化的艺术语言,凝结着对鲁迅精神的深刻诠释。

鲁迅像《野草》与熊秉明先生创作的鲁迅头像形成时空对话,特别是嘴角倔强的笑意与深邃眼神,被鲁迅长孙周令飞评价为“既犀利又温润的形象”。

鲁迅像《野草》

鲁迅像《野草》是李象群教授继早年创作的巴金像《一个小老头儿名字叫巴金》和沈从文像之后,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打造的第三尊文学巨匠塑像。

左:《一个小老头名字叫巴金》1998年

右:《沈从文》1999年

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宏森,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邱华栋,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束佩德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主持。

目前中国现代文学馆庭院里共有13尊作家塑像,作为文学与雕塑艺术的结晶,它们已成为该馆重要的人文景观。“大师花园”作家塑像创作计划启动仪式上,王军代表中国现代文学馆向全国雕塑家发出倡议,聚焦20世纪中国文学的12位代表作家(按生年排序),为田汉、闻一多、周立波、钱钟书、萧红、张光年、孙犁、柳青、汪曾祺、金庸、陈映真、路遥创作塑像,共同为中国精神塑形,携手创造文学与雕塑艺术的“大师花园”。

与会嘉宾同鲁迅新塑像合影留念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书面形式祝贺活动举办并表示对“大师花园”作家塑像创作计划的大力支持,认为“以文塑形,以塑张神,以立体有形的雕塑展现作家深刻思想与灵魂,雕塑家们需不断向伟大的文学家们学习,从文学中汲取精神力量,从作家人格中找到传神的光点。中国现代文学馆在新时代倡导并组织雕塑家们为近现代文学家塑像,是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相信能诞生出不负时代之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馆内,玉兰树下,李象群与作品合影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李象群教授就参与了创作鲁迅雕塑的工作。

2018年,李象群教授创作了一件纪念章鲁迅浮雕,尽显鲁迅先生的的批判精神与不妥协的文人风骨。

2024年在深圳南山博物馆,李象群同名个展展出的鲁迅浮雕

在持续深入研读鲁迅作品的过程中,李象群教授通过对鲁迅所处的历史语境、思想内核以及精神世界的系统而深刻的理解与体悟,最终凝结为鲁迅像《野草》这一艺术创作成果。

李象群教授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渊源始于1998年为巴金塑像的经历,“文学作品是建立形象,我的雕塑创作也总是建立形象,媒介不同,但我们的宗旨都在于如何通过自己的创作使形象更真实且具有意义”。在杭州西子湖畔与巴金的近距离接触中,李象群教授捕捉到文学大师"小老头"形象背后的人格魅力,由此萌生为现代文学群英造像的夙愿。

2024年末,《野草》泥稿创作现场

此次鲁迅像《野草》的创作突破传统纪念性雕塑范式,实现了从形似到神似的升华。雕塑《野草》的草不是飘动的草,上面都有刺,就如同鲁迅的文字,看似柔弱,实则充满力量,能刺痛那些麻木的灵魂,唤醒沉睡的人们。这也是李象群教授创作这件作品的原因。

继巴金像后,时隔27年,李象群教授说“再做一个小老头儿”,希望通过这件作品,把鲁迅先生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展现出来。


信息来源|转载编辑自 中国现代文学馆 公众号

文案|王子婷

图文编辑 | 陈洁

审核 | 王晓昕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