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分享

征稿启事 | 天行意动·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
2025.04.17


一、背景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艺科日新,与时偕行。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动态雕塑艺术以全新姿态复苏,前沿技术与传统雕塑碰撞出的火花让“动态雕塑”具备了新的面貌和内涵;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促使艺术与社会、科技形成更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种深度融合让艺术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最新面貌。

“艺科融合”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重要发展理念和办学特色,多年来积极探索推动新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背景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综合学科平台优势,进一步推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学科交叉与融合。藉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策划并发起了“天行意动•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并于2015年与2017年举办了两届大型国际展览和研讨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保持对动态雕塑领域的研究与关注,推动艺术和科学的创新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在前两届展览的基础上,“天行意动•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正式启动。

二、展览目的

展览主题“天行意动”源自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中“天”代表自然、环境等人以外的世界,自然是科学、艺术探索的根源;“意”代表人的思想、智慧,指代作品的意蕴、意境;“行、动”是动态雕塑的外在形态,也象征人类勇于实践和探索的精神。

艺术的发展变革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在数字技术向智能AI的发展背景下,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如何为雕塑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正是本次展览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展览旨在以雕塑之名回应未来之思,探讨如何诠释从现实到虚拟的观念思考,如何展现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如何探索新时代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具体问题,以期推动艺术与科技的高质量融合,引领雕塑艺术发展的学术新方向。

三、展览内容

1.展览时间:2025年7月—8月底

2.展览地点: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0米层17号展厅

3.展览规模:实物作品约50件,视频作品约30件。

四、征集细则

1.征稿范围

凡认同本次大展的主题和宗旨,具有雕塑创作能力的艺术家均可报名参加,不限国别、民族、年龄、性别。

2.作品要求

(1)征集作品为近五年来(即2020年12月之后)创作的动态雕塑实物或影像。

(2)应征作品需要充分体现创新性、探索性、艺术性,无意识形态问题。

(3)实物作品尺寸及运动方式以适合室内展出为宜,影像作品应体现近年来的前沿技术。

(4)户外大型作品,运输不便的作品,或动态雕塑虚拟方案等,以视频方式提交为宜。

(5)应征作品应为作者原创作品,不侵犯他人著作权、境内外专有出版权、肖像权、专利权等以及其他侵犯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严禁使用高仿、代笔、抄袭作品投稿,对于争议作品,组委会有权进行撤展,由此造成的法律纠纷或责任由作者自负。

3.投稿要求

(1)征集采用网上报名方式。

(2)每位作者可提交1—3件作品。

(3)投稿材料请于2025年5月5日24:00之前发送至邮箱website@csin.org.cn,逾期不受理。

(4)投稿材料共4项,不可漏项,包括:作品图片(影像),《参展登记表》,个人照片,身份证明文件。

要求:图片为JPG格式,300DPI以上;影像为MP4格式,分辨率1080P以上;图片和影像请勿标注文字信息。

文件按“姓名,作品名称,年代,规格,材料”格式命名,如:考尔德,《无题》,1942年,34×20×15cm,金属。

《参展登记表》填写内容准确清晰,不漏项。登记表可以从中国雕塑学会网站www.csin.org.cn下载。

个人照片与身份证明文件,图像解析度在300DPI以上。

(5)本活动不收取任何报名、参展费用。

4.作品评选

(1)报名材料由展览艺术委员会统一评选。

(2)评选结果由组委会通知作者,并向入选作者发送邀请函。落选作品不另行通知。

5、相关事项

(1)主办单位向参展艺术家颁发展览证书。

(2)作品往返运费由主办方承担。

(3)展览作品收藏征集遵循自愿原则。作品收藏费由收藏单位与拟收藏作品的作者协商确定。收藏单位向作者颁发收藏证书。

(4)主办单位有权对参展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展览画册或图录。

(5)参展作品在展览结束后一个月内退还作者(已确认为收藏作品的除外)。

(6)凡投稿作者均视为确认并遵守本征稿通知的各项规定。

五、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雕塑学会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上海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雕塑学会展览部

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

支持单位

上海美术家协会

北京美术家协会

国际动态艺术组织(KAO)

学术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总 策 划:

曾成钢、王一川

学术主持:

孙振华

策 展 人:

陈辉、张悦

执行策展人:

冯崇利

执行策展团队:

闫坤、张升化、施丹

艺术委员会主任:

曾成钢

艺术委员会委员:

孙振华、吕品昌、焦兴涛、殷晓峰、冀少峰、翟庆喜、林岗、董书兵、张伟、谭勋、拉尔方索、陈克、张松涛、陈辉、郭航、余晨星、冯崇利、陈晓春、郑靖、肖敏

展览总协调:

花春江、蒋春晖

展览宣传:

胡玉多

展览办公室主任:

刘梅霞

展览办公室:

邵玥姣、吕文涛、张卓铭、王晶、罗平、丁雪竹、吴晓丽、庄静楠


来源 | 雕塑系

编辑 | 陈洁

审核 | 王晓昕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