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6日,时值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一场关于艺术“飞翔与坠落”的哲思对话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拉开帷幕,“伊卡洛斯,刻墨者独白——冷冰川新作展”开幕式暨《荷兰的心》《黑白》新书首发式在此举行。冷冰川以刀为笔、以墨为魂,用62件新作与两部新书,展现了他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探索。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院长马赛总策划,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担纲策展。
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聘任仪式也于同期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为冷冰川颁发聘书。彭刚回顾了他与冷冰川初次见面的情景以及冷冰川引进到清华的过程。他说,冷冰川身上具有很多优秀艺术家身上共有的特质——有深厚的造诣,有独特的见识,有敏锐的眼光,有饱满的激情,有自己的风格,同时又是天真烂漫的求道者,不失赤子之心。
彭刚对冷冰川正式受聘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表示祝贺,期待他在清华的平台上保持艺术创作的旺盛活力,开辟新的境界,并为清华大学的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活动现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宣读了《关于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黑白艺术研究所的决定》,聘请冷冰川担任所长,并与冷冰川共同为研究所揭牌。这标志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黑白艺术教育与创作实践上的新突破,为这一艺术形式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崭新平台。

彭刚致辞

彭刚为冷冰川颁发聘书

马赛与冷冰川共同为研究所揭牌
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原三联书店总经理、总编辑董秀玉等数十位文化艺术界、教育界、媒体界人士,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及校友出席了活动。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文甲主持。
冷冰川的艺术:刀锋与墨色的交响
冷冰川的艺术成就源于他对“刻墨”技法的开创性探索。他的作品以刀代笔,在墨色基底上刻划出细腻而富有张力的线条,形成独特的黑白视觉语言。这种技法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水墨的意境,还融入了西方版画的精准与力度,创造出兼具东方哲思与西方表现力的艺术风格。
展览中的《伊卡洛斯》系列尤为引人注目。冷冰川以希腊神话中坠落的伊卡洛斯为隐喻,探讨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冒险与牺牲。作品中的刀痕如翅膀的残羽,墨色如深渊的凝视,展现出一种悲壮的美学。


展览现场
北京画院院长、“冷冰川新作展”策展人吴洪亮表示:“冷冰川的《伊卡洛斯》系列并非对神话的简单复述,而是通过刀痕探求人类最原始的创作动能。”他特别提到展览空间的戏剧性设计:“我们试图在‘爆裂与沉寂’‘极端热烈与沉思的安静’之间寻找平衡。”吴洪亮形容, “刀锋的精准与墨色的混沌,恰如清华百年理性与感性的交织。”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高度评价了冷冰川的艺术实践,认为冷冰川的创作不受传统束缚。朱青生以伊卡洛斯的神话为隐喻,探讨了艺术创作的象征意义;并以伊卡洛斯神话为引,指出艺术教育需兼具传统根脉与国际视野:"我们不仅要'将自身传统放入世界语境',更需用'全球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人类共通的故事。"
三联书店出版社党委书记、总经理宋志军聚焦新书《黑白》,称其为“黑白艺术的世纪样本”。本书精选了黑白艺术家的代表作,其中6位艺术家(珂勒惠支、比亚兹莱、麦绥莱勒、肯特、张光宇、栋方志功)已经去世,而冷冰川作为“第7位黑白艺术家仍在书写历史”。他特别提到本书的装帧设计师赵清的匠心:“赵清老师是莱比锡‘世界最美书’的获奖者,他的设计使书籍成为穿透纸页的艺术载体。”
原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汪家明分享了新书《荷兰的心》的诞生过程:“他的诗与画同源——奇思、怪词、打破常规。”他揭示冷冰川创作的深层基因:“从鲁迅推崇的珂勒惠支、比亚兹莱等大师到冷冰川,黑白艺术始终以刀锋刻出民族的脊梁。”汪家明还提到冷冰川的诗集创作源于他在巴塞罗那的孤独岁月,“每天除了画画,就是读书写诗,文字高度浓缩,像他的画一样充满陌生化的美感”。




吴洪亮、朱青生、宋志军、汪家明致辞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在发言中强调清华美院独特的艺术教育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脉。刘巨德表示,从《易经》的阴阳哲学中汲取养分——黑白并非对立,而是宇宙万物的原初秩序。他阐释冷冰川的刻墨艺术,认为其黑白世界既是西方现代表现的延伸,更是东方哲思的具象化。刀痕如阴阳交叠,在混沌中勾勒出生命的永恒韵律。
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评价冷冰川为“现代主义者”:“他的作品以刀锋诠释纯粹,唤醒对理想主义的重审。这种特质在后现代艺术中已罕见——干净、崇高、献身于艺术本质。”杭间特别提到冷冰川与清华美院的契合:“他的加入将推动清华在当代艺术中探索独特的现实主义路径,这是一种‘平凡世界中的非凡视角’。”
清华美院党委书记覃川介绍了引进冷冰川的相关情况。他引用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覃川表示,新时代需要高层次、具备国际水准的人才聚集,互相交流,产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产出属于人类文明的更好的成果。他形容冷冰川与清华精神的契合,如川流奔涌,既葆有艺术家的自由禀性,又以“厚德载物”之心润泽后学。




覃川、刘巨德、杭间致辞,马文甲主持
冷冰川在致谢中分享了他的创作哲学,强调“美难”——在自造难题中穿透艺术本质。他在开幕式上坦言:“我最好的作品往往是彻底失败的产物。当身心足够专注,直觉自会引领你靠近灵魂——这无关聪明,全凭数十年试错炼就的‘肉身直觉’。”此次展览不仅是冷冰川艺术生涯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推动当代艺术研究的重要举措。冷冰川的刀锋与墨色,将在清华园继续书写黑白艺术的当代传奇。

冷冰川致答谢词


开幕式现场
资料提供 | 绘画系
文案 | 李佳洁
特约撰稿 | 张桂森
图文编辑 | 陈洁
审核 | 王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