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州相城——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师生思政实践纪实
2025年8月4日至8月19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35名同学,在蒋红斌、陈洛奇、范寅良三位老师的统筹引领下,在助教唐心一、范立扬的协调辅助下,奔赴苏州相城区开展暑期思政实践及专业考察。
1 思政课堂:在对话与交流中坚定信念
8月7日开营仪式上,易可同学分享了“金砖焕彩”御窑金砖文化调研支队的经验。相城经开区党群办公室主任李惠忠为同学们主讲党建思政讲座,强调“为人民服务”的设计观。


在阳澄湖实践过程中,当地村干部面向支队成员开设了思政党课,鼓励同学们把创意与乡土需求结合。


2 在产业一线感受发展脉动
支队先后走访了大数据产业园、创新社区,参观了追觅科技、美的集团等企业,学习前沿制造与用户体验背后的设计思维。在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沉浸式展览与数字化沙盘展现了相城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创新格局;在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区智控中心,无人配送车、自动驾驶出租车、智慧环卫车等应用场景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数字孪生与未来交通的紧密结合。
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工业设计不仅塑造产品外观,更要顺应国家战略,在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桥梁作用。






3 新农村与城市更新:走进阳澄湖
另一部分同学则深入阳澄湖镇,聆听村干部的讲解。通过对储家浜书屋、三家村、刘家庄等地的实地走访,同学们意识到,设计在乡村发展中不仅是环境美化,更是产业升级、文化延续的重要纽带。
同学们围绕“文化、产业、空间、体验”提出改造思路。这些构想并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基于实地调研和政策解读,强调设计在服务乡村发展中的社会价值。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任务,更是文化使命与设计担当的结合点。
8月14日,相城区“美学提升,助力振兴”五美进村扎根行动成果总结汇报会在望亭镇稻美术馆举行。支队代表系统汇报了调研成果与设计策略。






4 走近大国重器:感悟使命
8月9日,实践支队赴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参观。作为中国船舶集团的骨干企业,外高桥承担了国产大型邮轮的研发与建造,正在建造的“爱达·花城号”展示了大国重器的恢宏与精密。



实践支队还意外遇见清华美院校友、艺术史论系毕业生大牛,并接受了凤凰卫视的现场采访,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5 博物馆里的课堂:文化与历史的启示
在苏州实践期间,支队还参观了博物馆和纪念馆。在御窑金砖博物馆,同学们感受到了非遗工艺的精细与厚重;在考古博物馆,历史文物激发了关于设计语言与历史叙事的讨论;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范寅良老师结合展陈空间,讲解了党的光辉历程与展览叙事方法,让同学们理解了设计如何在空间、符号和叙事中传递国家意志与时代精神。





6 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认识自我与团队
半个月的实践紧凑而充实:白天调研产业、乡村、博物馆,晚上开展集体讨论;既有政府干部、企业专家的讲座,也有师生之间的头脑风暴与方案打磨。同学们逐渐体会到,大学不仅在校园里,也在真实的产业与乡村场景中。




7 结营仪式
8月18日下午,清华美院苏州相城暑期实践支队在相城数字金融产业园举行了结营仪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党委书记覃川,相城区、经开区相关领导出席。学生代表做了项目成果汇报。
与会领导与专家认为,同学们的调研与方案紧贴基层需求,体现了艺术惠民的温度,也展现了跨界融合、服务城市发展的创新思路。无论是对北桥村、灵峰村的空间改造研究,还是对乡村文化IP与产业赋能的探索,都彰显了青年设计力量服务社会发展的价值。







学生感想
冯天阳(工业系美38班):“这次实践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工业设计从业者,我们亟需将技术创新与设计美学深度融合。”
龙依然(工业系美39班):“我们不仅仅是在“设计空间”,更是在创造一个能够体现村落记忆和地方情感的文化场景。”
资料提供 | 实践支队
图文编辑 | 陈洁 罗雪辉
审核 | 王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