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分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广西北海揭牌,“赤土新声”公共艺术创作营成果丰硕
2025.09.12

8月28日,清华大学与广西北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北海市海城区赤西村举行。出席揭牌仪式的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办公室副主任宗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魏小明,雕塑系主任陈辉,助理教授闫坤,以及北海市相关领导和艺术界人士200余人。

揭牌仪式

校地双方领导对基地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围绕人才培养、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等主题,阐述了合作的重要意义与未来展望。

清华美院党委书记覃川(左)致辞

雕塑系主任陈辉(右)致辞

覃川表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艺术人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搭建了一座连接课堂与社会的桥梁,期待这座基地成为校地合作的典范,让艺术创新为“文化北海”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美育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创作营带队教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辉认为,艺术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围墙之外,此次活动让大家深刻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真谛。首次举办的北海创作营,为清华美院雕塑系本科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

清华美院教授魏小明致辞

此次揭牌仪式标志着清华大学与北海市的合作迈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校地双方将继续深化在艺术创作、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北海”建设,助力北海市高质量发展。


2025“赤土新声”公共艺术创作营


清华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北海创作采风暨 2025“赤土新声”公共艺术创作营开幕式同期举办。创作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和海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海城区委宣传部、海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承办。本次创作营围绕北海的海洋文化、历史传承与城市发展展开,旨在探索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激活本土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创作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美 118 班本科生暑期实践活动主导,同时邀请了来自广西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院、安徽师范大学、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等高校的青年教师和艺术家30 余人参与,以“基地共建”为核心,以“公共艺术创作”为纽带,贯穿了版画工坊、泥塑塑像、成果展览以及基地挂牌等多个环节,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创作和社会美育交流。


< 创作营第一板块 >

公共艺术创作

《摘挂画看星星》

张恺洋 房轩锐 李渊 孙倩 苗金

《.o0O.》

董子钰 李永凯 马晞芮 时语歆 黄梓淇

《蜷海》

张梓琪 吴雨潘 李欣桐 程海洋

《花不尽》

高叶芃 胡冰羽 魏倩 杨竞一

《观云海》

陈辉

《欢乐海洋》

闫坤 邱慕冰

《栖息》

刘宇航 胡筠

《海之耳》

朱广 易超

《咕噜咕噜》

帅云海 黄芊橦

《流光绕鳍》

门琬凝 宋雨萌 郭兵要 范晓辰

《流动的新声》

郭兵要 邱慕冰 林盼鑫 施扬胜

《锚》

艺术家们分组合作,在两周内完成了12组大型户外公共艺术作品。创作主题涵盖海洋文化、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形式包括雕塑、装置和公共绘画;作品既嵌入村落景观,又回应自然生态,并转译地方工艺与历史记忆,生成新的视觉标识,丰富了赤西村与北海的文化景观,也探索了公共艺术在地化的新模式。这些作品将永久陈列于实践基地。


< 创作营第二板块 >

为劳动者塑像——“艺塑北海”

创作营把“劳动者”作为创作核心,活动邀请了北海市的文化名人、行业代表、劳动模范及普通村民为模特进行写生,使得艺术创作过程变得更加可视、可感、可参与。


< 创作营第三板块 >

社会公共美育教育

创作营期间,举办了 “学术讲座”“头脑风暴”“艺术工坊”“艺术种植”等系列活动,吸引了本地市民、游客及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其中明胶版画工坊尤为受到欢迎,近百人参与,雕塑系博士生魏晋担任主讲及艺术指导,与现场观众共同创作出了近两百张版画作品。


< 创作营第四板块 >

采风写生

同学们将课堂搬到乡村,围绕北海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貌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开展写生采风与田野考察。


< 创作营第五板块 >

雕塑交流展

活动期间举办了小型雕塑交流展,通过不同地域与艺术语言的碰撞,展览呈现了艺术与自然、人与环境的深刻对话,促进了艺术与土地、村落及生活的紧密结合。


创作及现场活动花絮



资料提供 | 雕塑系

图文编辑 | 陈洁 罗雪辉

审核 | 王晓昕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