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由北京时装周组委会主办、《时尚北京》杂志与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承办的“2025北京时尚之城建设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顺利举行。论坛以“开放·创新·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尚之城”为主题,展开了一场促进北京时尚产业大发展,高屋建瓴的思想盛宴,并正式发布《北京时尚之城建设倡议》。作为全国首个系统性时尚之城建设倡议,它标志着北京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文化中心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具有引领意义的一步。
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姚珂,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时装周组委会主席团主席、北京时尚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伟达,北辰集团党委副书记、亚奥商圈新消费创新联盟秘书长杨华森,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出席并分别致辞。
覃川在致辞中指出,时尚是“文化的载体、创新的窗口和城市的语言”,最具生命力的时尚创新,必然来源于对传统的深入理解。他表示,在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通过国际交流与校企合作,不断推动教学、学科与行业的融合发展。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将依托跨学科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创造性转化,推动中国设计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进程,助力北京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时尚品牌,培育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以美为媒增强国际文化交流”。
论坛期间,中外专家围绕东方审美、数字技术与商业创新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多项前瞻性观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迎军以“赓续一前瞻:关于传统文化赋能服装设计的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通过大量的时尚设计案例,他展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做的努力,分享了传统文化赋能时尚设计的实践路径。他认为,高校的思维训练不仅是天马行空的艺术表达,更应该成为服务社会的有效工具。高校、企业、政府、社会必须协同努力,致力于北京时尚之都的建设,推动文化赋能,构建东方时尚体系。
清华大学访问教授、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首席创意官、帕森斯时装学院(纽约)中国学术总监西蒙・柯林斯以“MAKING BEIJING A LEADING GLOBAL FASHION CITY”为题作主旨报告,分析了北京打造时尚之都的优势与潜力,并举例阐释了世界顶级时尚之都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他强调,北京需通过“国际级秀场打造、新锐设计师孵化体系构建、全球时尚活动引流”三重路径,提升在全球时尚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他相信,未来北京将会作为各产业链的协同枢纽,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的魅力。



覃川(左)致辞,李迎军(中)、西蒙・柯林斯(右)做主旨报告
在专题对话环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李薇在发言中指出了本土品牌在中国文化元素运用上的同质化现象。她强调,东方美学精神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虚实相间的空灵意蕴,它的核心基于对生命过程中内心体验的表达。品牌引用中国文化不应仅限于视觉符号的搬运。一个国家,一个品牌,甚至一个设计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美学基因。

专题对话:东方审美与时尚设计:本土品牌借助中国文化元素走向国际
学界与业界代表一致认为,中国时尚要超越符号化叠加,更要深入文化精神内核,以当代设计语言实现国际化表达,推动品牌创新与消费体验双升级。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凝聚了“多方协同建设时尚之城”的共识,更描绘了北京从“时尚消费城市”向“全球时尚策源地”迈进的清晰路径。未来,北京将以开放姿态和创新活力,推动东方美学与世界潮流深度对话,让全球通过时尚看到中国文化创造力和北京城市生命力。

全体嘉宾合影
图文提供 |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编辑 | 陈洁
审核 | 王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