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2日,以“觅见风物·山川共时”为主题的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论坛在成都大学举行。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理事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刘强,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首任大使广德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涂扬举,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戈登·赫什(Gordon Hush)等出席开幕式。

参会嘉宾和人员
刘强表示,成都大学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更积极地融入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的各项工作,共同探索乡村艺术建设的新路径,产出标志性成果。
过勇肯定了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一年来取得的成果,指出新时代的乡村艺术建设应坚守具有“粗糙美学”特质的草根艺术,避免同质化;推动艺术融入乡村生活现场;通过艺术构建文化认同,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广德福表示,应推动艺术与乡村双向赋能,通过高校的跨学科创新实践,解锁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共通密码,多维聚力打造乡村美学的“中国标杆”,并加强国际协同。
戈登·赫什分享了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相关实践。
涂扬举介绍了四川乡村艺术建设与振兴的实践成效。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汇报专委会年度工作。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乡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张弘宣读“2025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年度优秀案例”名单。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邱果等400余位委员、嘉宾参会。开幕式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鸶鸶主持。
第三届全国乡村艺术建设论坛同期举行。觅见风物·山川共时——第三届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成果展也同期开展。

展览现场
来源:清华新闻网
新闻链接

开幕式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2025年会”开幕式于11月1日上午在成都大学成都东盟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全国17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共400余位委员、嘉宾出席。
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刘强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指出,成都大学始终以服务区域发展为使命,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等领域积极作为。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与联盟高校、专家的交流合作,联合攻关乡村艺术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难题。
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首任大使广德福指出,乡村发展正从“保障生存”全面转向提升“生活品质”。他呼吁各界携手,共同培养懂乡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乡建人”,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刘强(左)、广德福(右)致辞
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戈登·赫什(Gordon Hush)介绍,该学院通过建立乡村校区、修复历史建筑、设立乡村实验室及冬季学校项目等,吸引青年人才驻留,探索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路径。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涂扬举指出,乡村既是粮食生产空间,更是承载巴蜀文脉的精神家园。他表示,四川正处于农业大省向强省跨越关键阶段,期待以本次年会为契机,深化与高校联盟及各单位合作,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戈登·赫什(左)、涂扬举(右)致辞
专委会年度工作汇报、案例表彰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汇报了专委会年度工作。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2024—2025年度联合全国182所高校、480位专家学者,推动艺术与乡村的深度融合。举办“故土新声”年会、全国乡村艺术建设论坛,开展“学院杯”乡村振兴专题赛道等多项活动,共征集作品近3万件。多所高校师生深入乡村一线,通过设计介入、社区共创等方式,助力产业升级与文化振兴。同时,专委会也参与了国家《“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的编写,彰显高校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表彰仪式,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乡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张弘宣读 “2025 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年度优秀案例” 名单,对表现突出的单位与个人予以表彰。此次年会面向全国高校征稿,吸引 60 余所高校参与,提交作品近 300 件,经专家初评、复评,30 件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作品脱颖而出。

杨冬江(左)进行工作汇报
张弘(右)宣读表彰结果
参观展览
与会嘉宾还参观了“觅见风物·山川共时——第三届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成果展”。展览集中展出了56所院校220项优秀乡村艺术实践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村庄,体现了高校师生对乡村社会与文化的创新思考。该展览将在成都东盟美术馆展至2025年11月10日。
学术论坛
11月1日下午,“第三届全国乡村艺术建设论坛”同期举办,6场学术论坛,50余名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分享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见解。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2023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自此成为推动中国乡村艺术建设事业的关键力量,当年举办的首届论坛与展览,为后续工作奠定稳固根基;2024年在江南大学以 “故土新声” 为主题,深入探寻乡村艺术中传统与创新平衡的可行之道。本届论坛围绕“觅见风物·山川共时”主题,在两天的时间里,通过学术论坛、成果展览、考察调研,进一步推动高校艺术力量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创新的艺术活力。
图文来源 | 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
图文编辑 | 陈洁
审核 | 王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