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中午,清华美院院史陈列馆项目负责人马赛、吴琼召集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会召开。清华美院党委书记马赛,清华美院展示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洪麦恩,工业设计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范寅良,艺术史论系副主任、副教授郭秋恵,院务办院史编写组张京生老师,党务办杨洁萍,洪麦恩老师助手顾长国参加。



美院党委书记马赛听取汇报
会上,马赛书记指出,清华美院院史陈列馆项目今年7月份成功申报大学文化办重点项目,获批30万资金资助,是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之一。10月份,美院院史陈列馆项目被认定为校园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项目。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和保护利用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大事,也是美院的一件大事,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美院院史陈列馆项目作为学校党委本年度启动建设的第一批校园红色风物保护利用工作有着标志性意义,美院将结合前期调研讨论结果尽快确定工作方案,项目工作组要积极推进落实。希望项目成员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为做好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谋新思、出实招。希望项目组成员年底前按照阶段性目标、力争形成阶段性成果,在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完善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美院院史陈列馆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要进一步聚焦目标、优化方案、落实细节,注意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统筹协调、整体考虑。

艺术史论系副主任、副教授郭秋恵,院务办院史编写组张京生老师分别介绍相关工作


工业设计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范寅良介绍了校史馆改造的设计过程、细节以及风格
院务办院史编写组张京生老师,史论系副主任、副教授郭秋恵分别介绍了由他们编写的《清华时间简史:美术学院》基础上撰写的《展陈设计大纲》(初稿)的基本思路。
张京生老师认为院史资料是学院在各个发展时期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文字、音像、实物等原始资料(含电子版),美院有着光荣传统,既体现在老师教书育人,身教重于言教,又体现在学院培养出来的为民生服务的设计师,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为国家贡献力量,更体现在广大校友和师生员工一直关心和支持学院的不断发展,捐赠院史资料已成为一项实际行动,提出将借此机会继续倡议捐赠院史资料,使院史更加完整。
工业设计系党支部书记、校史展览改造的主设计师、副教授范寅良介绍了校史馆改造的设计过程、细节以及风格。范寅良谈到,新的校史馆展陈设计汲取了清华百年建筑典型元素,比如门厅处的红砖和拱门共同呈现出了清华中西融会、又红又专的风格。此外,还有独具创意的学术名家长廊,在原来百年校庆校史馆设计的“院士和人文名家”竹林的意象上进行了提升设计,将这些杰出校友的图片做成一本本厚厚的故事书,让人倍感亲切。校史的主展区主要是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图文、实物、视频和场景还原等多样的形式展现了清华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创新展区部分精选了部分科研成果,展现了清华在回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人文日新”五大主题的努力和奋斗!
杨洁萍汇报了10月28日下午召开的清华大学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系统挖掘和利用保护院系项目推进会的情况。

清华美院展示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洪麦恩重点发言
洪麦恩所长做重点发言时谈到,史论系郭秋恵老师、院务办院史编写组张京生老师、美院研究生赵彦等整理的《展陈设计大纲》和院史陈列馆展览是能够契合的,这两者之间从内容来说不仅表现了学院的编年史,同时也把学院的艺术史、教育史、教学的历史、科研的历史、政治的历史都进行了表述,有深度,能够代表学院的总体水平。随着时间的发展,相关素材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目前已经具备了思想基础和素材基础。另外,洪老师认为将美院历史转化为展览的脚本有大量工作要做,再转换成展览大纲,还要做很多工作。目前的院史展大纲初稿,是不同的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主题和侧重点,分别侧重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等,不同的侧重方面能够更多的体现主题思想和特色。他认为目前的版本转化为展览大纲具备了最基础的策展条件。十大建筑以及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等可以做成展陈的重点亮点。由展览大纲在转化为设计方案还需要磨合和推敲的过程,需要继续努力,需要多参考资料。在文字和设计之间,需要做很多策划工作,目前他们首要工作是根据现有的建筑空间设计的建筑改造方案要确立。最后,他特别强调,该建设项目应充分考虑现有空间的构造。(图、文:美院院史陈列馆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