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新闻   /   专题报道   /   教师佳作   /   正文

分享

“澄怀观道”——冯建国摄影艺术收藏展开幕
2023.09.04

海报

2023年9月1日下午,“澄怀观道-冯建国摄影艺术收藏展”在北京金杜艺术中心隆重开幕。

本展览作为金杜艺术中心首个大画幅摄影作品展、铂钯印相摄影作品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张敢教授策展。展览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冯建国二十多年的摄影历程为核心,展示艺术家两个系列的作品:《黄山意象》与《佛缘定力》。

《黄山意象》系列作品源于冯建国几十次登临黄山之巅,深切体会到黄山如同大自然的一部天书——它不仅有秀美的景观,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自然景象在四季中常常变化莫测,千姿百态,它既有山的崇高、宁静,又有水的变幻、灵动,是中国山水景观的一种非常典型而又丰富多元的体现。冯建国教授认为,在中华传统观念中,走向自然、亲近山水,是返璞归真,追求天人合一的一种智慧修行。古人用“山水”的概念来概括大自然,既具象又抽象,山水既对应于大自然,但又不止于大自然;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也是一种既具象又抽象的比拟,因为仁智并不对立,在大自然造化中,山水往往是和谐的一对共同体。他希冀透过影像的转化,呈现出心中久久寻觅的一种山水黄山。

策展人张敢教授评述,当年由于黄山画派的几位艺术家风格各异,世人有“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的概括。如果细品冯建国的作品,我们可以说他捕捉到了由云海、雾、松与奇峰构成的“黄山之魂”。

《佛缘定力》系列作品源于冯建国多年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石窟和寺庙的考察、拍摄的思考。佛,意为“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寺和石窟又都融建筑、雕塑和绘画于一体。这组作品借助于中国古代北魏时期(公元460-524年)开凿的云冈昙曜五窟石刻、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开凿的大足石刻雕像为素材,探索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一种形制和修持、冥想的定力。

展览不仅包括传统大画幅胶片摄影作品、古典工艺铂钯印相作品,还有巨幅数码彩色作品,全方位地展示了冯建国教授摄影生涯的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髓。本次展览作品全部采用博物馆Rising Museum Mounting Board的无酸卡纸、中国首家博物馆低反射防紫外线羊大画框玻璃装裱,高品质的摄影作品展呈效果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

冯建国教授跨越30年的摄影生涯,坚持深入探讨了人类与自然、历史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他通过镜头捕捉了祖国的壮美山河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为这个时代刻画下深刻的视觉记忆。他运用精湛的大画幅摄影技术,探索铂钯印相古典工艺作品的创新表达,数码摄影的巨幅呈现,他的摄影作品常常注重一种精益求精的高品质、庄严感和古典美。

冯建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2006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建国以来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2012年,荣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在美国、日本、韩国、奥地利、台北、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美术馆、画廊举办了三十多场个人展览。作品被上海美术馆、首都博物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东京日本大学艺术学院等国内外多家公共机构收藏。

出版个人专著7部,翻译著作1部: 专著有《跟亚当斯学摄影》、《黑白摄影》、《大画幅摄影》、作品集:《西部旅路》、《最后的胡同》、《高原的力量:藏族肖像》、中国当代摄影图录·《FENG JIANGUO冯建国》、翻译著作:《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

冯建国教授

展览前言

展览现场

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主席:王俊峰(左)、艺术家:冯建国(右)

左起:冯建国教授、金杜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伙人肖勇、张敢教授致辞

冯建国致辞

冯建国教授、张敢教授与清华美院信息系摄影专业学生等合影

冯建国教授为观众导览


造化与心源:冯建国和他的摄影艺术


看冯建国拍摄的黄山,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唐代画家张璪说过的一句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即自然,心源是艺术家的本心和本性,当造化与心源交融沟通,成就了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冯建国拍摄的黄山之所以动人,也全在“意境”二字。

我们知道,画家创作时可以不完全依赖对象的实际样貌,融入更多主观的理解和想象,但摄影师的作品却必须面对自然,任其发挥的空间是有限的。也正因为如此,酷爱摄影的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曾感叹:“照相机终究不及画笔和颜料——它无法展现天堂或地狱。”但是,这种限制却更加凸显了摄影师选择的重要性,就像画家毕生纠结于“怎么画”和“画什么”一样,“拍什么”——即题材的选择也是对摄影师涵养的考验。在当代摄影中,有人选择揭示社会问题,有人选择表现特殊族群,有人选择表现城市生活,有人则选择表现动物世界,这一切完全是艺术家心性的表现。出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冯建国曾拍摄过表现藏族的大画幅人像作品,他对质朴的人性的表达确立了他在中国摄影界的地位。

在拍摄人像的同时,冯建国又将自己的拍摄对象转向了黄山。众所周知,黄山以其秀美著称。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清初以石涛、弘仁和梅清为代表的黄山画派,更是专以黄山为题。近代画家黄宾虹、刘海粟、张大千、李可染、赖少其等人也创作了大量表现黄山的作品。面对前人的佳作,如何用摄影表现黄山对冯建国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状况、不同的角度,甚至一天中的不同时刻,黄山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只有深入其中去观察和感受,才有可能领略和把握黄山的神韵。十多年来,冯建国每年都会登临黄山,用镜头去记录黄山的千姿百态。冯建国的作品,如《北海云涌》《西海云雨》《十八罗汉朝南海》《秋山远眺》《雨中的莲花峰》《清凉台春雾》等,具有浓郁的中国山水画意境,它们既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自然观的继承,也是他对自己多年艺术经历的一次总结,让他在一众拍摄黄山的摄影师中脱颖而出。

如果拿冯建国的作品与西方当代摄影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文化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西方摄影师深受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如坎迪达·赫费尔表现的图书馆、博物馆或学校内部的空阔空间,对称的构图与充满节奏感的线条为观众呈现了古典建筑的抽象之美。而托马斯·施特鲁斯拍摄的现代工业厂房、工业结构、建筑与街道,充满了形式构成的节奏和韵律。冯建国的摄影除了展现出他所拥有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显示出他对西方现代摄影的形式语言的借鉴。比如,他的《松林图》《雾松风语》《始信峰云霞》《玉屏峰佛光》等作品,构图精巧、均衡且富于变化,画面中的线条与黑白灰的节奏把握得炉火纯青。

当年,由于黄山画派的几位艺术家风格各异,世人有“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的概括。如果细品冯建国的作品,我们可以说他捕捉到了由云海、雾、松与奇峰构成的“黄山之魂”。衷心希望冯建国今后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策展人:

张敢教授


澄怀观道

—— 冯建国摄影艺术收藏展

开幕时间 |

2023.09.01 - 2023.10.17

地点 | 金杜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号环球金融中心东塔2层201)

观展时间 | 周二-周六 每天:10:00-19:00

欢迎扫码领票,亲临现场观展。

图、文:信息艺术设计系 冯建国教授

部分来源:金杜艺术中心公众号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