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新闻   /   专题报道   /   历年毕业生作品展   /   正文

分享

【教学成果】清华美院2021届工艺美术文物修复方向硕士研究生成果(一)
2021.06.0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8年首次招收工艺美术文物修复方向硕士研究生9名,学院根据社会对文物修复高端人才需求,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并精准实施。如今他们以优异成绩获得学位顺利毕业。现将他们的学习、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指正。今后他们有的继续攻读博士,有的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学以致用”为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符望阁漆纱工艺复原》

研究生:刘方舟

指导教师:杨佩璋、段勇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宁寿宫符望阁俯瞰图+漆纱拆解前

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一层明间南向宝座的栏杆罩镶嵌着一组貌如金纱窗的漆纱隔心。类似的隔扇装修不仅在故宫,甚至全国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符望阁保护修复过程中,发现漆纱隔心存在损毁严重、工艺失传、复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次毕业实践即是对此漆纱进行工艺复原,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学习,梳理漆纱制作所需的工艺技法和工序步骤,为日后文物的原样复原工作打下基础。

undefined

原文物局部图

据现藏于台北故宫的清宫档案记载,宁寿宫内包括符望阁在内的五处内檐装饰工作,被交付给当时的两淮盐政李质颖成办。据记载,乾隆三十八年(1773)六、七月间,李质颖奉内务府大臣旨意开始督办各项装饰工作;同年十月六日李质颖上凑,整个工程已完成六、七成;次年四月(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初四日,于江南完工的所有装饰装船开行,小心运送进京。

undefined

(原文物细节图)

档案中没有明确这五处建筑中的装饰具体为哪些,但通过对文物的工艺梳理,符望阁中所饰漆纱制作于江南地区的可能性较高。

漆纱制作工艺梳理:

1. 此隔扇扇芯虽以“漆纱”命名,但实则所夹织物是为罗组织结构(二经绞罗)。对罗进行植物单宁酸处理染色后,双向对贴极薄的皮纸刻花。刷红漆并满贴纯度80%左右的金箔,疏通罗孔后,得到了漆纱的基底。

2 . 再于纸样上用漆进行特定部分的描绘,贴覆色泽偏白的半金箔。

3 . 用漆干燥后的厚度,对未覆半金箔的部分进行堆高,达到一定高度后进行纯金粉的晕金。

4 . 所有图案外侧描双钩红漆细线,覆纯金箔,完成漆纱的绘制。

undefined

undefined

所涉工艺门类:

织造工艺、植物染工艺、造纸工艺、刻纸工艺、裱画工艺、金箔金粉制作工艺、漆工艺

undefined

此次的文物复原作品并未进行作旧处理,秉承着文物工艺复原的原则,力求达到原工艺、原材质和原样貌,希望呈现此件文物乾隆年间初次完成的模样。漆纱文物涉及的工艺种类丰富,目前计算达7种之多,需要多种工匠的协同合作方能完成,由此可以想象清乾隆年间各手工艺产业的兴盛与成熟。

undefined

漆纱工艺复原件

在复原过程中,裱纸工艺所用各胶类、髹漆工艺所用各油类稀释调和剂等方面同样值得关注。这些制作、使用技艺因不直接以视觉美呈现,因而并未包含在如今的工艺美术门类之中,但作为古代生产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物质材料,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点也是完成毕业作品期间小小心得。

undefined

图4

undefined

图5

undefined

图6

《宁寿宫花园古华轩黑漆描金落地罩复制》

研究生:吴胜杰

指导老师:王建中、杨佩璋

undefined

undefined

古华轩黑漆描金落地罩保护与修复项目依托于故宫博物院与美国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对宁寿宫花园进行全面保护的计划,制定了对原文物进行拆除、科学保护、用传统工艺复制品替代原文物的保护方案。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古华轩黑漆描金落地罩,是紫禁城内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已知的唯一一件大漆工艺用在古建筑外部装饰的文物。

undefined

故宫博物院藏18世纪日本文物

undefined

光绪年间黑漆描金图样

undefined

undefined

“皮球纹”的演变与发展

皮球纹,或称小团花,或称碎花皮球,清代人称之为绣球纹,据故宫博物院陈彤先生考证,这些名称都是民间流传的叫法,比较正式的官方名称暂不可考。笔者结合前人研究和深入分析,认为中国团花纹样受中亚文化影响,成熟于隋唐时期,之后传入日本为家纹的形式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中日文化交流频繁,家纹装饰随着日本盛行的莳绘漆器受到中国文人士大夫的追捧而进入中国,又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中国本土的审美趣味,与发展了千年的中国团花纹样合二为一,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皮球花纹样。

undefined

原文物修复过程记录

undefined

工作照

undefined

黑漆描金落地罩复原件1

undefined

黑漆描金落地罩复原件2

《馆藏木器漆的保护与修复研究》

研究生:谢玮

指导老师:关东海、方北松

undefined

毕业设计依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选取了黄州区博物馆藏战国漆几和长沙简牍博物馆藏汉代耳杯、湖北省博物馆藏彩绘漆卮进行检测、保护和修复,以现代仪器分析检测结果和相关出土资料为依据,进一步认识与研究木漆器的制作工艺,以此为基础,遵循最小干预、使用原材料原工艺等基本原则,结合传统修复工艺对漆器文物进行了保护与修复工作。

此次展示的是云老墓出土的彩绘漆卮制作工艺研究。依据漆膜碎屑检测结果可知,漆卮胎体为木胎,壁厚仅2mm,胎未裱布,从显微形貌观察可得知,文物本体由内至外主要分为:胎体、漆灰层、褐色面漆层、彩绘层。

undefined

漆卮残片显微分析

据前期能谱分析研究,红漆层应含有朱砂矿石颗粒,此外,红漆表面应还有矿物颜料粉末与漆调和后绘制的蟠螭纹装饰,因文物在出土前长期处于饱水状态,出土时表面的粉彩装饰几乎已全部脱落。为了呈现彩绘漆卮的制作工艺,将其制作过程进行了分解展示,依次为:胎体、底漆、粗灰、细灰、面漆、彩绘。

具体制作细节:

undefined

彩绘漆卮制作1

卮耳制作:将卮耳的尺寸测量出来,将木片削薄至1.5-1.8mm厚,泡水,郁弯,定型。将示意图左侧的棱角处稍打磨至平滑,将卮耳装入开好的槽内,再将木签子楔好固定。

undefined

undefined

卮耳安装后

undefined

彩绘漆卮制作2

undefined

展览现场图

课程花絮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课程实践

指导教师:王建中

undefined

此次参与修复的这批瓷器出土于景德镇明代御窑窑址,年代为15c早中期正统、景泰和天顺年间。因土木堡之变引发的皇帝政权两次更替,这三个年号期间景德镇御窑厂部分瓷器便没有底部的落款,因此长久以来学者们将这段时期称为空白期。此批瓷器残片的发掘经比对证实后填补了空白期瓷器史的缺失。

undefined

虽参与实践周期有限,也在操作中学习到了此类残碎较严重的出土文物的修复心得。按呈现出的器形、纹样甚至边饰特点进行系统的分类,再结合大的时代特点,便能在高效进行修复工作的同时,熟悉了解这个历史时期的器物特点。

undefined

2019年8月底来到上海博物馆学习,正巧遇到明代空白期瓷器展出,也再次看到了曾经参与修复的这批文物。

undefined

资中天主教堂彩窗玻璃修复课程实践

指导教师:关东海

undefined

此次参与修复的教堂隶属资中县文物管理所。据《资中县志》记载,清宣统末年,由法国教会资助在此地购地兴建教堂,历经三年于民国元年(1912)建成,保存至今。

由于清末建造时经费有制,未能安装西方教堂标配的彩色玻璃。因而今日在文管所批准方案的前提下,将所有窗户玻璃以彩色手工玻璃进行更换。

undefined

此次教堂彩窗玻璃修复项目由关东海老师与曾芳老师带队指导实践。

undefined

2018级工艺美术文物修复团队

在制作镶嵌玻璃

undefined

2018级工艺美术文物修复团队

在制作镶嵌玻璃

undefined

这次实践与其说是对文物进行原样修复,由于原本并无彩色玻璃窗为参照,则更像是基于整体历史时代的再创作。从建筑工程的角度,我们也更像是还原了当年修建此建筑时的工艺与工序,以建造者的身份参与了留存古建的保护。作为一座仍在实际使用的古建,能让其在今天继续更好的发挥本质的实用价值,是与可移动文物修复不同的思考。

(二待续)

图、文:工艺美术系 杨佩璋副教授等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