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教学   /   教师   /   按院系   /   视觉传达设计系   /   正文
视觉传达设计系

分享

赵健
教授、博(硕)研究生导师、曾任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
职称

长聘教授

学术经历

1988年6月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1998年1月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年留校 任教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9年至今 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学术(社会)兼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长聘教授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成员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设计卷视觉传达设计分卷主编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

研究方向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设计研究

中国书籍设计及其文化研究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视觉设计研究

汉字书写与应用研究

学术主张

从本质上看,视觉传达与沟通的实现是基于特定的文本及其复制,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对于“特定的文本”的视觉信息的符号化以及结构化概括,也是对某种价值、理念范式选择的结果,它来自多样的符号源或信息源。“复制”的概念包括抄写、印刷以及电子化、数字化等综合技术手段,“复制品”的含义也不仅仅只包含技术的层面,而是指向更重要的“符号传播”的理念、价值与功能范式。

中国百年来的文化危机和失落感,似乎已使设计主体自身形成了一种过于依赖通过技术性“接轨”化解“差距恐惧症”的惯性模式。如果不跳出以崇拜技术性心理为主的发展圈圈,轻率地使用时代赋予我们话语的优先权,进而忽视既往的实践所形成的视觉显现机制及其现代性启示,中国设计将无法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形态的入口。如今,信息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数字化社会样态业已形成,借此契机,我们应该努力的思考、实践和论证,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思路的重心回归,即摆脱依赖技术性以及行业性思维惯性,凸显并进一步体系化地阐释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内容与结构、美学与功能、传播机制及其社会意义等核心价值。

历史的周期性变化使我们认识到,即使到了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仍将持续。中国早期现代设计的境遇及其观念、技术和形式的形成等方面所包涵的设计与文化的命题,对当代设计的思考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在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之间保持着持续的张力。

学术成果

出版

长期从事视觉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实践研究,曾发表专业文章、专题访谈、学术论文约20余篇

教材:《在书籍设计时空中畅游》(合作)(百花文艺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专著:《范式革命: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1862-1937)》(人民美术出版社)

艺术设计作品数十件广泛地发表于国内外众多学术刊物、杂志和书籍之中。

获奖

设计作品10多次在国际、国家级专业展览中分别荣获金奖、银奖、铜奖或优秀奖

1997年获全国第五届书籍装帧设计展金奖和优秀奖

200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2004年获全国第六届书籍装帧设计展金奖、优秀奖

2005年获“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奖

2006年获“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奖

2006年获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奖

2004年加入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

2005年入选“2005年度中国设计业青年百人榜”

2009年 设计作品获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展优秀奖

2011年荣获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颁发的中国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

2013年 获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佳作奖

学术活动

1999年设计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6年入选中国美术馆国际设计邀请展,设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9年 设计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2年入选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集展,设计作品被关山月美术馆收藏

2011年个人设计艺术成就被编入Meggs’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Meggs’世界平面设计史》)

2000年曾任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形象海报设计工作室亚洲代表

2002年国际平面设计师社团协会ICOGRADA亚洲大会国际训练营教授团成员

2016年中国手工造纸联盟主要创建人之一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导则课题负责人等

教学情况

承担的主要课程有《视觉语言(1)》、《字体设计》、《书籍设计》、《海报设计》等本科教学课程,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的《编排设计》、《阅读与视觉设计研究》、《汉字书写与应用研究》等研究生课程。

© 202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