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教学   /   教师   /   A-Z   /   Z   /   正文
Z

分享

张烈
教授、博士生导师、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
职称

长聘教授

邮件

zhlie@tsinghua.edu.cn

教育经历

199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 获学士学位

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学科 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年—至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校内兼职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博物馆传播研究室主任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孤独症康复研究项目部主任


主要社会任职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物学会 文化遗产传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

博物馆展示及文旅文创融合创新研究

遗产数字化保护及活化利用研究

国家文化数字化及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智能交互与媒体艺术研究

艺术疗愈及孤独症康复服务体系研究

学术主张

主张博物馆建设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阐释传播应立足于国家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服务于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塑造、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实践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提出城市文化“根、脉、核”三位一体的品牌定位及遗产阐释传播研究方法体系。

主张文化遗产的展示创新应融合“展示-阐释-传播”三个层面,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创作探索。提出以传播为导向,以策划为灵魂,以空间为载体,以媒体为突破的设计原则,形成媒体与空间融合叙事、具身交互与沉浸体验、多元转化与时尚传播的创新思路,以及从受众视角出发的主题化、剧场化、多元化的价值叙事方法体系。

主张交互设计和数字创意应注重人们在虚拟时空中的体验问题,追求更高效智能的自然交互和更好的情感满足。提出虚拟体验应探究人的认知、审美和情感发生的科学本质;虚拟审美应追溯并超越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空间、力、节奏、材质等的触摸、感知、回忆和理解。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冬奥会奥林匹克数字博物馆呈现与传播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异形复杂场景沉浸式交互展厅系统研发》《文物数字资源管理与利用标准体系研究-文物数字资源云服务流程优化及可信技术研究》、国家艺术基金《数字展览设计艺术人才培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创意与相关技术开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制修订-智慧博物馆展陈与导览数字化技术要求》,以及新疆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课题任务《克孜尔石窟重点洞窟壁画数字复原与沉浸体验示范》、国家博物馆重点研究课题《基于观众体验的博物馆展陈智能交互设计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负责多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国家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包括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国家馆、孔子博物馆、故宫大高玄殿数字展、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等展览及数字展示项目。

创作作品获得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优秀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金奖” “美国IDA设计银奖”“加拿大GPD设计金奖”“英国IPA五星大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三十余项。

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Digital Re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Great Sites: Case of Severely Damaged Yingtianmen in Luoyang》《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博物馆体感交互设计研究》《文化遗产展示传播设计与国家形象》《虚拟体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等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编《AI数字化展示设计》等多部教材。

面向儿童精神健康和孤独症康复研究领域,联合业内多家机构共同发起并推动了孤独症康复领域跨学科合作研究的新模式,以互动媒体和应用行为分析科学为切入点,结合互联网、自然交互、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推动孤独症康复技术进步和服务体系构建;将国际行为分析师协会的国际认证课程引入国内并进行本土化创新,为国内孤独症康复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主要策划学术活动

参与策划和组织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CHCD)”“国际文化遗产记录委员会年会暨国际论坛(CIPA)”“清华大学国家形象论坛”等数字文化遗产和国家形象传播领域的系列重要国际会议。

主要获奖

《“飞跃号”磁悬浮列车概念设计》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

《孔子博物馆展陈项目》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室内设计二等奖、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加拿大GRAND PRIX DU DESIGN AWARD Excellence price·Exhibition、英国ASIA PACIFIC PROPERTY AWARDS Best Public Service Interior Five Star Grand Award、第十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金奖、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项目》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中国装饰设计奖银奖、十三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银奖

《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展陈项目》获北京市建筑装饰工程优秀设计奖、亚太室内设计精英邀请赛杰出设计奖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专题展区设计》获美国IDA DESIGN AWARD Silver AWARD of Cultural Interior Design- Museum

《故宫博物院大高玄殿数字馆设计》获英国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 Award Winner of Leisure Interior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获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展览空间设计金奖、英国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 Award Winner of Public Interior

《江西省博物馆小鸟虎儿童主题展》获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银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

《荆门市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获加拿大GRAND PRIX DU DESIGN GOLDEN AWARD EXHIBITION、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银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遗馆展陈设计》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平顶山博物馆基本陈列·鹰城古韵》获加拿大GRAND PRIX DU DESIGN SPECIAL AWARD EXHIBITION AWARD、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洛阳博物馆基本陈列·河洛文明》获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点对点快速轨道列车设计》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物之道》合作雕塑作品获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优秀奖

《生之欲》合作雕塑作品获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优秀奖

教学情况

主要承担《交互展示设计》《信息设计》《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实践》等课程教学,培养交互设计、科普展示及文化遗产数字化方向研究生,教学成果曾获清华大学SRT计划优秀项目特等奖、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优秀项目二等奖、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清华大学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教学案例入选《融合与进化-中美大学设计专业的教与学》一书。指导学生作品曾入选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全国美展设计展、源流-高校文创设计赛等并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等国内外设计创新奖项二十余项。负责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认证课程《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的课程组织建设。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中央美术美院等聘为博物馆展陈策划和数字展示方向授课专家。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