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页   /   新闻   /   专题报道   /   课程思政建设   /   正文

分享

【美院课程思政建设之五】为军事博物馆设计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设计》结课
2021.11.19

2021年11月3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的吴诗中教授、关琰副教授开设的《文创产品设计》课,迎来了结课汇报。美术学院A435教室里,学生们已经早早落座,来自军事博物馆的刘鹭主任和夏鑫主任,信息艺术设计系的关琰老师、博士后徐飞、博士罗亦鸣和视觉传达设计系博士王玥也参加了此次作业汇报的评审。

图片

吴诗中教授向同学们介绍评审嘉宾

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202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诗中教授、关琰副教授组成研究团队,申请了清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文创产品设计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三创示范基地建设》。在此之前,研究团队已经面向美院学生开设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至今已经上了三个学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前两次课程的训练主题分别为校庆100周年文创产品设计和国家京剧院文创产品设计。

这次课程的创意主题是为军事博物馆设计文创产品。课程期间,吴诗中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军事博物馆,深入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军事发展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虽然只有短短的八次课程,但同学们都非常投入,红色文化创意设计作业汇报获得了专家们的认可。

图片

小组同学汇报设计作品

同学们来自学院不同院系,分成7个小组,每组2至5名同学,创作了7套不同类型的文创作品,分别为家书、桌游、木雕、加湿器、环保咖啡套装、盲盒和红历。每套作品都有亮点,专家们对每套作品都进行了点评。他们一致认为同学们调研论证充分,选题定位准确,产品种类丰富,作品原创性高,创意新颖独特,个别作品可行性高,希望下一步修改深化,形成系列产品,让这些作品能够落地军博,进一步发挥它们的价值。美术学院的跨学科教育为学生们拓展了思维和眼界,尤其在文创产品设计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片

评审嘉宾认真做记录

部分学生文创作品

一本记载了百年历史名人的红色记忆,共四套,每一套的笔记本里选取了一位名人的家书,完整的家书藏在本子里,使用者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寻找和发现他们,并产生阅读的兴趣。每封家书都感人至深,映射出革命家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家国情怀,选取的家书分别来自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革命烈士吉鸿昌、“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和王鹏。

图片

家书《红色记忆》文创产品

贾惠煊 姜玥瑶 冷浩然 景兰婷

游戏故事背景选取了1938年的上海,在战争年代,战场上的拼杀固然重要,但情报战、间谍战也是决定战场胜负的重要因素。游戏玩法借鉴了已有的策略类桌游模式,玩家可通过技能牌与推理等手段进行博弈,体会谍报工作者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困难。产品套装设计包括卡牌牌面、包装、道具和桌布等。

图片

桌游《绝密使命》文创产品

王茵 戴卓颖 张蕊琳 汪闲闲 王明月

作品为工艺摆件,采用了透叠的木雕造型塑造出红军长征的场景,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木雕摆件、说明书和礼品盒。

图片

立体木雕相框文创设计作品

陈英华 崔乐怡 韩瑜 路楚怡 郑鹏勇

产品为导弹系列加湿器,小组研究了加湿器的原理,将导弹造型进行抽象简化与加湿器的结构功能进行了有机结合,产品包括两个不同系列的加湿器、说明书和内外包装。

图片

加湿器文创产品

刘倩妤、粟艺薇、罗芙蓉

张泊宁、陈遐龄

这组同学来自三个不同国家,由于疫情无法返校,作业是通过线上合作完成的。作业反映了对动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将动物元素和回收服务的APP融入到咖啡外包装设计上,目的是引发人们对动物及环境的关注。

图片

环保咖啡套装

赖品嘉、卡西西、吴多津实

红历的意思是红色日历,也有红红火火的意味,符合中国人对新年吉祥的期待。日历以红色文化题材为主题和内容进行创作,创造性地采用了镂空图案的形式,新颖独特,同时将透叠镂空的图案形式延伸到笔记本等其他产品的设计中。

图片

红历文创设计

曹一成、曾千千、 吴子君

柏春霖、张艺涵

文创产品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社会需求旺盛。文创产业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提升和价值再造,产生高附加值产品,是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在国际交流中,文创产品就是国家的文化名片,不但有助于传播民族文化,还可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2020年10月,中央首次明确提出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的总目标。《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课程和研究课题顺应了国家发展的方向,立足于培养具有文化挖掘能力、创意设计能力和把握消费趋势的专业人才,使其具备文物资源积累,文化优势挖掘,文化内涵阐释、文化意义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希望借助跨学科教学平台的助力,能培养出一批新时代的文创设计人才。

提供:信息艺术设计系 吴诗中教授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 202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