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号:2508010019 主办单位:美术学院
【项目简介】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清华大学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于2025年举办1期“苏作”与“京作”非遗研修班。
清华大学具有国际化、跨学科的优良育人环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拥有丰富的艺术设计教育、行业资源和完善的培训教学课程体系,2015年成为非遗研培院校以来,已举办17期非遗研修班,取得了丰硕的人才培养和产学研成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每期非遗研修班都会精心策划选题,本期研修班以苏州、北京各门类传统工艺传承人群为培训对象,交流探讨“苏作”与“京作”的历史与未来,学习时长为一个月。
【培训宗旨】
通过整建制培训,为京苏两地传统工艺振兴及文旅融合发展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凝心聚气,形成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共同探索非遗整体性保护和非遗旅游深度融合规律。通过集中授课和研讨,加深非遗传承人对京苏地域文化、特别是文人艺术传统的理解,提升其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能力;通过展示展演等交流推广活动提高研修班学员的个人品牌影响力,传播京苏文化,助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参访座谈活动,促成京苏两地非遗传承人交流经验,合作共创。
【课程设置】
培训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升传承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
1. “基础课程”——非遗原理和艺术史基础
学习非遗原理、艺术学原理、艺术史相关知识,了解北京、苏州地域文化特色、历史交流和手工艺传统等。教学方式:理论课程教学。
2. “拓展课程”——文旅融合与品牌策划
通过课程学习,在文旅融合、品牌提升方面开拓眼界、活跃思路。教学方式:理论课程教学。
3. “实践课程1”——创新能力提升
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通过实践课程提升创作、设计和策划能力。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分组研讨教学。
4. “实践课程2”——现场教学与研讨
前往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和特色文化企业,开展座谈研讨和现场教学。教学方式:现场教学、交流、座谈研讨。
5. 结业成果展
结业成果展在学习期间(第四周)举办,以文人艺术、京苏文化传统为主题,重点考察学员的文化理解和品牌策划能力。
【学习时长】4周脱产集中学习,起止日期:2025年10月12日-11月8日。
【上课地点】北京
【学费标准】
本项目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资助项目,学员学费、住宿费、基本餐费、参观考察等费用全免;学员往返交通费、实践课程超出预算部分材料费、结业展参展作品制作和运输费自理。
【招生对象及人数】
北京、苏州两地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总人数20名。
【招生要求】
技艺精湛,思维活跃,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创作设计水平,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岁,中青年学员优先,能保证一个月脱产学习,遵守清华大学各项管理规定。
招生涉及的非遗项目主要有:
北京地区:玉雕(北京玉雕),传统插花,京绣,家具制作技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家具制作技艺(北京木雕小器作),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装裱修复技艺(古籍修复技艺),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传统香制作技艺(药香制作技艺),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等;
苏州地区:苏绣,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玉雕,光福核雕,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苏派盆景技艺,苏州泥塑,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国画颜料制作技艺,苏州灯彩,制扇技艺,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等。
【报名流程】
1.报名填表:下载填写“2025年清华大学苏作与京作非遗研修班申请表(请将文件命名为姓名+地区)”,同时提交个人作品图片1-2张(每张大小不超过1MB、JPG格式),发送至cyy1@mail.tsinghua.edu.cn。
2.录取确认:研培项目组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择优录取,逐个通知、确认录取学员。
3.学员报到:学员按入学通知规定时间准时报到,报到时持本人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近期免冠蓝色背景彩色小二寸登记照电子版,并按入学通知要求携带必需的作品、工具、物料等。
4.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9月10日
【证书颁发】
全部课程结束后,符合结业条件,由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统一颁发学习证书,加盖“清华大学继续教育证书专用章”,证书可登录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与认证网站查询,网址:http://thtm.tsinghua.edu.cn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陈老师 尹老师
咨询电话:13811230144、13373520551(同微信)
邮 箱:cyy1@mail.tsinghua.edu.cn
【主办单位电话】010-62797598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与认证网】查询项目请登录:http://thtm.tsinghua.edu.cn